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关于推动家政进社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家政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培育社区经济,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并要求各地制定社区家政服务网点建设指南,明确独营、嵌入、合作、线上等家政进社区的路径和方式,提出解决堵点、难点等问题的针对性措施。
作为提供到家服务的家政企业,其走进社区的意愿究竟如何?如何破解家政企业在进社区的多种路径中存在的堵点和难点?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通过走访家政企业、社区、家政协会等多方,共商破题之举。
场所是企业扎根社区的关键
在阿姨来了董事长、全国工商联养老与家政服务业委员会企业家秘书长周袁红看来,《意见》带给家政企业多个利好。
“家政企业的服务场景就在社区。”周袁红表示,家政企业发展的最大难点就是房租成本,“给家政企业提供场所,我们才能真正扎根在社区。”
《意见》在“支持家政企业在社区独立设点”一条中提到,“有条件的地区可减免家政网点租赁费用。家政企业在社区设置服务网点,其租赁场地不受用房性质限制,水电等费用缴纳沿用居民价格。”
“从《意见》来看,政府很想用好社区的免费房屋资源来为家政行业提供便利,从而降低行业成本。房租成本降低了,服务价格也随之降低,家政服务的便利性与时效性也会随之进行改善,这样肯定能支持企业提供更快、更准、更放心的服务。”周袁红说。
《意见》中还提到,“鼓励有条件的社区为家政服务人员就近居住、统一存取服务工具包提供便利条件”。
“过去我们也曾跟多个社区进行过对接,但没成功。原因是虽然房子可以免费用,但社区只能提供一张桌子,解决不了家政服务问题。”她解释,“家政企业都有面试、培训、住宿等需求,这些需求仅凭一张桌子难以实现。这也是家政进社区亟须解决的痛点之一。”
亦蓁母婴董事长俞蓓芬认为,《意见》的及时出台,能“充分调动政府部门、家政企业积极性,发挥家政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激发家政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
在她看来,家政服务类企业进驻社区,需要具备扎实的软硬件条件。首先,要加强社区、街道等部门的重视,可将家政企业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社区建设考核指标;其次,社区能满足一定的空间标准、设施要求等,便于开展服务培训、服务咨询等;最后,要进一步明确家政进社区的主管部门,从而让家政企业进驻社区的路径更顺畅。
“现在我们非常关注具体的配套措施等落实情况。”俞蓓芬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在为进社区积极准备,“希望尽快能与对口部门沟通了解进社区的流程、服务要求等,从而尽快为社区家庭提供育婴、家政等民生保供服务。”
各部门协调联动疏堵点破难点
近年来,我国家政服务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家政从业人员年轻化、高学历化趋势明显。但对于雇主来说,找到合适的家政服务人员并没有变得容易。
家住东城区的郝女士告诉记者,她曾通过线上、线下、邻居介绍等各种方式寻找合适的家政服务人员,也交过不少中介费,结果发现:有的家政服务人员技能水平跟索要的工资完全不符,还有的中介连续推荐三四名都不能让人满意,光面试就花去不少时间。
因此,当郝女士看到《意见》中提到“建立便捷畅通的消费评价机制,对于在社区口碑差、投诉多的家政企业,社区和行业组织依法依规依约取消其在社区的相关支持措施”时,她表示非常期待。
北京前门街道草厂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峥告诉记者,近年来,时常有居民为寻找靠谱的月嫂、家政工等找上社区。同时,辖区内虽不乏一些小型家政公司,但“这些公司在招工用人中存在的人员流动频繁等问题,以及经营过程中因租赁房屋等给周边居民带来的不便,让我们深感‘挺挠头的’。”他直言,不规范的家政企业不仅不能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也给社区治理带来难题。
因此,看到《意见》中提到支持品牌化员工制家政企业发展,鼓励各地打造地域性家政品牌,李峥认为,“优质规范的家政企业进入社区,既能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也能通过跟社区已有便民资源融合进一步弥补需求空白,是件好事儿。”他表示,社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小院议事厅”协商议事平台等协助家政企业摸准需求,向居民提供精准服务。
但现实问题还是聚焦在场地和空间上。李峥解释,居民有需求,社区也想增加便民服务,但也需要主管、监管等部门的支持。“从硬件上来讲,作为基层社区,我们主要对辖区内的居民开展保障服务、生育服务、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对辖区内的房屋并没有管辖权。涉及胡同内空间场地的使用,则由多个部门分管。”在他看来,在资源协调方面需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和精准对接,为家政企业进社区打通渠道。
“家政企业在进驻社区的过程中遭遇场地问题,往往集中在老旧小区。”北京家政服务协会会长、北京爱侬养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穆丽杰也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地方民政局、商务局、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单位一定要联动、协调起来,不仅解决房源问题,还包括企业进驻社区所涉及的消防、卫生、培训、就业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能解决顺畅,家政进社区才能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聚合优质资源做强优质品牌为社区服务
通过梳理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近年来在家政进社区方面的积极探索,协会会长、原上海市妇联主席张丽丽告诉记者,上海家政企业进社区正在探索五种模式。
一是功能嵌入模式。在社区服务布局中,将家政服务内容嵌入,作为整个社区服务的一部分,便于百姓就近找得到;二是空间整建制运营模式。街道以公建民营的形式将服务中心整体让家政企业(机构)运营,为群众提供家政、老年食堂、托育、文化活动等综合服务;三是信息平台推广模式。在社区信息平台上推广优质服务品牌企业,让百姓优先得到优质服务,同时也让品牌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资源,从而扩大市场,壮大企业;四是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对接平台,整合更多资源,为家庭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五是购买政府项目模式。对政府要特别关怀的一些特定人群家庭提供家政服务,由政府有关部门立项招标,购买家政企业的服务。
通过学习领会《意见》精神,张丽丽认为,文件更多强调了家政企业与社区载体的融合共享,如家政企业可嵌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托育机构等现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也可与便民超市等市场主体共同运营社区“家政服务超市”。并鼓励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开设家政服务机构。
由此她认为,下一步家政进社区可通过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实现专业服务相融合,如与养老、托育等服务相融合,以及与小区物业相结合,共享物业所掌握的场地空间、服务配送等资源。第二条路径是聚合家政优质资源、放大物理空间。
“如上海每个街道(乡镇)都设有社区服务中心,可在中心内为家政服务争取一席之地。这个空间不是由某个家政企业运营,而是以16个行政区为划分单位,让市家协各区办事处或区家协来协调。”张丽丽告诉记者,近年来,上海市家协已在16个区实现了组织架构的全覆盖,由所在区的领头羊企业负责人或有影响力的人员兼任区办事处或区家协负责人,由区商委和区妇联指导工作。家政服务进社区可以由区级组织发挥协调功能,支持品牌企业以信息化支持的方式入驻社区。
“贯彻《意见》的关键,是要聚合家政服务优质资源,做大做强优质品牌,以最大能效推进家政进社区,为居民提供便捷、优质、暖心的家政服务。”张丽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