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内蒙古赤峰“红山大嫂”进京记 ——看小家政如何撬动兴农大文章

2天前

清晨7时,来自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的“红山大嫂”季跃玲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作为一名有着8年护老经验的家政员,她现在主要负责照顾一名83岁的北京老人。从营养膳食制作到家务清洁整理,季跃玲用专业细致的服务赢得了雇主家庭的信任。

半年前还身处内蒙古的她,如今在北京成为雇主口中“全家人都喜欢”的阿姨,薪资几近翻番。她的故事,正是京蒙劳务协作推动家政兴农、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小小家政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消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7月10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日前,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提出14项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有力推动扩大家政服务供给,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提升劳动者收入水平,助力乡村振兴。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家政兴农相关政策措施,培育打造一批家政服务品牌,制定修订一批家政领域标准,持续完善家政服务信用体系,营造更加放心、更加安心的消费环境,促进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升级,更好发挥惠民生、稳就业、促消费的重要作用。


从塞北到京城:

农民增收与城市供给双赢

工作方案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家政领域就业为主要目标,聚焦就业渠道、就业能力、就业保障、就业创业服务四个方面。比如,支持开展生活服务招聘季、“工会帮就业行动”,推动家政进社区,持续开展家政劳务对接行动等活动,还将加快发展家政职业教育,完善家政服务标准体系、培育推介家政劳务品牌等。

“通过这些措施,支持更多有意愿群体加入到家政服务行业,在便利居民生活的同时,也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何咏前说。

今年2月,季跃玲通过网络了解到内蒙古红山区人社局与北京爱侬养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劳务对接项目。一直从事家政行业的季跃玲,立刻报名参加了免费技能培训,系统学习了专业护理、营养配餐、急救知识等课程,并通过岗前培训和评估。2月27日,她同其余29名首批来京就业的“红山大嫂”乘坐“点对点”就业大巴抵达北京。门店老师根据她的经验专长,很快帮她匹配了一个客户家庭。环境的改善、薪资的提升令她对未来充满期待。

自2021年京蒙劳务协作启动以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今,北京市已与中西部省级人社部门广泛建立了农民工劳务协作交流机制,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省级人社部门签订了专项家政劳务协作协议,搭建起稳定的家政服务人员输入渠道。

早在2021年10月,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的《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就绘制出家政兴农工作的路线图。此后每年,商务部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发布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旨在对家政助力乡村振兴体制机制进行动态创新。

在政策支持下,经过各地通力合作,目前劳务合作成为家政员走出家乡、走向全国就业的重要渠道。“爱侬每年新增家政员1700多人,其中通过劳务合作方式引进的家政员大约600人,占比在30%~40%。”北京爱侬董事长张穆森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首次提出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直播带岗”。“通过直播平台,一个家政员可以同时被直播间的所有意向雇主看到,雇主们可以根据家政员的自我介绍与技能展示,更便捷地找到心仪的家政员。这种创新模式的开展能使雇主从家政员的一言一行中更直观地了解其基本情况,从而进一步提升家政员的就业率。”北京阿姨来了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袁红表示。

商务部研究院服务贸易研究所副所长俞华表示,实施家政兴农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劳务协作与政策倾斜,促进城乡人力资源均衡配置,起到“一人干家政,全家稳增收”的普惠效应,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保障更有力:

让家政人员留得住、有发展

在家政服务领域,农村劳动力“出不来、留不住、干不好”一直是其突出痛点。为了让更多的“季跃玲们”留得住、有发展,此次方案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为了让家政人员“留得住”,方案提出规范发展公租房,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指导地方及时将符合本地区住房保障条件的进城家政服务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持续推进居住证制度落实落地,为进城家政服务员等广大流动人口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创造有利条件;落实好从事家政服务的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工作,鼓励更多灵活就业的家政服务员缴费参加职工医保。

为了让家政人员“有发展”,方案提出,要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力度,创新推广“巾帼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支持家政等专业高校毕业生、进城家政服务员及妇女等群体就业创业;加强税费政策宣传培训,促进家政服务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减轻企业经营负担,提升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宁波81890全国劳模匠道工作室主任胡道林表示,方案以“就业+技能+保障+创业”四位一体为核心,通过政策联动、资源整合、精准服务,推动家政行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同时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政策在就业保障方面更加有力,在创业就业服务方面精准发力。”俞华认为,今后还应进一步通过住房、教育、医疗等保障措施,降低家政服务员城市生活成本,增强职业归属感,提升家政行业社会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