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报道:“阿姨来了”2014年服务者大会:用谦卑的心做高贵的事

2015年1月26日

   以下为报道全文:

 “阿姨来了”2014年服务者大会活动现场

中工网1月10日电(记者 王莹)她们的工作岗位需面对每一位社会成员,她们的工作牵连着两个甚至更多家庭,关系着全社会最基本的幸福指数,她们有个亲切的名字叫“阿姨”。1月10日,“阿姨来了”2014年服务者大会在北京举行。

“阿姨来了”是一个推出融在线预定、支付、点评为一体的家政经纪平台,它们将阿姨的服务质量与家政经纪人的信用等级绑定,信用等级又决定了家政经纪人的收入,是我国领先的家政经纪服务商,是家政O2O理念的践行者。

“阿姨”:在这里实现自我价值

康译文4年前参加公司举办的高级管家培训班,她曾服务于被诊断为发育迟缓疑似自闭症的三岁男孩,与孩子的接触中发现孩子的心情不好,一走就要摔倒,语言能力差。康译文查阅了许多相关书籍的同时还参加了公司举办的育儿和早教的培训班。她把育儿阿姨所具备的三颗心“爱心”“细心”“耐心”牢记在心并付之行动。康译文每天带孩子上完机构的课程之外还要一起做游戏,给他唱儿歌,鼓励他给他自信,晚上睡觉的时候边轻声哼歌边拍着他直到他熟睡。

过了一段时间,每当她把孩子送到楼下要回家时他都会说:“阿姨跟我一起回家。”“这是他当时会说的最长的一句话。”康译文付出没有白费,“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在这里找到自我价值。” 过了半年,雇主主动提出给她涨工资,这是给予康译文最大的肯定。

雇主:不愿让阿姨回家

在“阿姨来了”的官网上可以看见雇主对“阿姨们”各种留言:“吕阿姨来我家快10个月了,带宝宝特别细心,发自内心的对宝宝好,勤劳又能干”,“这段时间一直由阿姨照顾所以作为妈妈的我轻松了许多!”……

临近春节,雇主无外乎家里有病人、不自理的老人、3岁以下的孩子、家里有客人来,活多,自己也很累,希望春节能踏踏实实地休息几天,老人、病人、孩子没有人照顾,人来人往,活多事多,自己根本就休息不了,所以,很多雇主都不希望阿姨回家,但他们也理解阿姨对家人的思念,他们当中有的请阿姨家属到北京过年,到上海过年,到深圳过年,开阔她们视野,增进彼此了解。

在家政雇佣关系中,经常听到五个字,叫“亲如一家人”,这一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真实感受,一定是两个家庭之间各有分寸、自然友好的相互表达,而不是勉强、虚假、单方面的敷衍。

“阿姨来了”创始人周袁红、邹晓舟与阿姨们现场合影。

企业:免费培训帮阿姨挣钱

“阿姨来了”在全国有几十个门店,新阿姨上岗前都会在这里接受360度24小时的模拟上岗培训,接受一对一、面对面的职业指导。实操课,早餐的搭配、面点的制作和日韩料理的制作等。有时候每位阿姨会做同一道家常菜,相互比拼、“阿姨来了”也是人社部的定点培训机构,培训的母婴护理师、催乳师、育儿嫂、涉外家政等阿姨,考试合格,可以直接发放人社部证书。

“服务人员一定是流动的,要增加其稳定性和忠诚度需要对行业有认同感,对企业有归属感。” “阿姨来了”创始人周袁红说。

为了增强阿姨的归属感,“阿姨来了”非常注重公司内部文化的打造,让阿姨们在这里能找到家的感觉。总部设立了会员关怀部,阿姨们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找人沟通;定期组织合唱团,开展拓展训练;每年举办多次感恩大会,年底会举办大型年会等。阿姨在城市中属于弱势群体,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阿姨和雇主在日常相处中很容易产生误会和摩擦,有时也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家政经纪人会及时对她们进行心理辅导。

去年是家政行业的变革年,甚至可以说是家政O2O元年。周袁红认为,互联网化对家政行业发展虽然至关重要,但“得阿姨者得天下”。随着家政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阿姨们不再是我们口中的“小保姆”、“小阿姨”,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付出的不仅仅是体力,还有大量心智、情绪、情感、甚至个人生活,她们用一颗谦卑的心做着高贵的事。